首  页
新闻中心
走进中宁
权威发布
领导之窗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  首页 -> 专题 -> 加快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
落实主线要求 加快建设示范区 | 系列报道之十一——稳内拓外促就业 绘就民族团结“新图景”
2025-07-11    

  自治区人社厅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始终将就业工作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,创新实施稳内拓外促就业专项行动,构建“协作筑基、融情铸魂、服务聚力、品牌赋能”工作体系,推动各族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携手前行。

  协作筑基,构建跨区域民族互嵌就业体系。跨省协作拓格局。深化“南拓、西进、北入”劳务品牌,与长三角地区建立全面对接机制,与西南片区共建“劳务+产业”互补模式,与沿黄九省区创新人社协作机制,和20多个省份建立劳务协作网络,实现从闽宁协作“单点突破”到全国范围“多元互促”的跨越。区内联动强联盟。推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、贺兰、灵武等川区用工密集区与原州、海原等山区县建立劳务协作联盟,通过“订单式”输送,破解“就业难”与“用工缺”等问题。岗位挖潜增动能。持续开展“访企拓岗促就业”专项行动,厅领导带队赴广东、陕西等地对接比亚迪、隆基绿能等企业,举办跨区域招聘会20余场。原州区组织各族群众“实地观摩”“进厂选岗”,隆德县推行早对接、早培训、早输送“三早工作法”建立岗位储备池,让各族劳动者在共同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收获幸福。

1.jpg

宁夏(银川)2025年“春暖农民工·春风行动”暨稳内拓外促就业专项行动启动仪式

  融情铸魂,以“三必讲”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。讲透共同奋斗之责。编印《外出务工人员“三必讲”知识手册》,聚焦“党的民族政策必讲、法律法规必讲、安全生产必讲”等内容,通过“行前一堂课”引导务工人员增强国家意识、公民意识、法治意识。讲实权益保障之基。联动司法等部门开展“法治护航”行动,系统普及劳动合同签订、职业技能培训、权益维护等法律法规,联动公安、应急管理部门针对出行、工作、生活等场景讲述安全生产知识,联动统战、民族宗教部门深入解读“三个离不开”思想。讲活团结进步之魂。依托“春风行动”“春暖农民工”“就业援助月”等专项行动,通过短视频、长图海报等可视化传播手段,展示各族群众在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共同奋斗的场景,让务工人员在流动中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。

2.jpg

西吉县外出务工人员“三必讲”培训

  精准服务,织密各民族共享共融就业服务网络。‌“云网”聚智。整合就业服务功能,搭建“宁好就业”指挥平台,建立岗位动态归集发布机制,向协作省区精准推送15万条劳动者信息,实现招聘信息和就业政策“指尖”可达。‌“地网”聚势。培育608个“家门口”就业服务站(零工驿站),建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。出台驻外劳务工作站管理办法,构建“自治区总站+地市分站+县级工作站”工作体系,布局88个劳务工作站和48个劳务基地,形成覆盖宁夏、辐射全国的劳务工作网络。‌“人网”聚力。培育3256名就业专干、1.3万余名劳务经纪人(劳务中介组织)形成“人网”纽带,精准对接各族群众就业需求与用工市场。西吉县每个乡镇配备一名专职副乡长保障劳务输转工作,彭阳县安排专员进驻劳务输出重点企业服务,形成“政府主导、经纪人带动、各族群众参与”的就业服务链。

  品牌赋能,以特色产业激活各民族共富动能。规模化培育强实力。打造“宁字号”劳务品牌35个,覆盖枸杞种植、葡萄酒酿造、物流运输等特色产业,带动就业50.8万人。“爱圆妈妈”等3个品牌入选首批全国家政劳务品牌典型案例,“海原司机”等12个品牌参加国家级平台展示,“中宁枸杞技工”年劳务收入超2亿元,品牌效应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“经济纽带”。特色化发展显活力。中宁县构建“田间课堂+流动讲堂+云端教学”培训体系,带动20余万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;银川市打造“贺兰山东麓葡萄种酿工”品牌,开展品酒师等6大工种认证,种植技工年均工资超5万元,酿酒师超10万元,各族群众在产业链上实现“技能共学、成果共享”。创新化探索拓空间。挖掘“同乡同业”资源,培育“同心义乌商贸代理”品牌,4000余名同心人在义乌从事商贸翻译、跨境电商服务。海原县依托“海原司机”品牌,带动2.5万名货运驾驶员就业,衍生出汽车维修、餐饮服务等关联产业,带动2万余人增收,形成“就业一人、带动一片、团结一方”的共富之路。

3.jpg

2025年全区酿酒师(葡萄酒)职业技能竞赛(全国邀请赛)

来源:宁夏统战


运营单位:中宁县融媒体中心

联系电话:0955-5035386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955-8737187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210007

邮箱:znrmtzx@163.com

备案号:宁ICP备18000997号